774【自学成才的读书人】-《朕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明末的海内三大鸿儒,分别是黄宗羲、孙奇逢、李颙。

    李颙属于比较特殊那个,因为他没有老师。

    其父战死之后,寡母抚养他艰难度日,每次送去私塾求学,都因没钱而遭拒绝。九岁那年,李颙终于进了私塾,只读20天就被赶回家。

    李颙帮着母亲砍柴卖钱,又帮着母亲纺纱织布,空闲之余,母亲教他背书识字。

    营养不良,面色如菜,人称“李菜”。

    县中有富户,藏书甚多,听闻李颙的事迹,就允许他随便翻阅书籍。年纪轻轻,自学成才,写出《二十一史纠谬》。后来又把这本书烧了,因为这不是儒家正脉,继而潜心研究宋明理学,最终成为“关学”大宗师。

    这个时空的李颙,际遇稍微好些。

    大同军收复陕西的时候,李顒已经过了免费读书的年龄。但当地的小学校长,还是允许他旁听,只是不能参加期末考试。

    在没有任何学历的情况下,李顒旁听完小学课程,又借书自学完中学课程。因为官府给母子俩分了田,他还得一边耕田一边自学。如此艰难,他却已把《春秋》、《史记》和《资治通鉴》读完,还被富户请去做家教,给富家子补习数学和物理。

    并且,李颙还在自学宋明理学,承袭的是明末改良过的关学一脉。

    金陵大学的校长王之良,回乡探亲时,听闻李颙的勤学事迹,便将其招来亲自考教学问。

    李颙对答如流,王之良爱才心起,便让他去金陵大学旁听。一切费用,王之良来出,只是没有中学毕业证,所以无法参加正规考试。

    李颙因为寡母在家,不愿前往南京。他的母亲在房梁上拴绳套,以自杀相逼,李顒终于还是去了金陵大学。

    如今,大学课程早已读完,先是找了份小报编辑的差事,后来应聘做了“黄金屋”的图书管理员。

    黄金屋,是皇室出资修建的公共图书馆。

    李顒在管理图书的时候,无论什么书,他都能随手指出位置。借阅书籍的客人,无论提出什么疑问,他都能迅速进行解答,渐渐积攒了不小的名气。

    要给太子寻找老师,不能全是名宿大儒,还必须挑几个年轻人。

    王之良便举荐了李顒,但其资历实在太浅,当老师根本不够资格,破格录为东宫属官倒是可以。

    没成想,皇帝听了李颙的事迹,竟然招来亲自考核。

    李颙今年才25岁,他被引导着在紫禁城内行走,平心静气,目不斜视,巍峨的殿宇丝毫不能影响其心志。

    在一个大殿中,李顒见到了皇帝,他直接跪倒叩拜:“小民李顒,叩见吾皇!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