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8【徐霞客见闻录】-《朕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江西也有四大产棉区和纺织区,即九江、广信、袁州、吉安,其中两个都属于赵瀚的地盘。

    万历朝的《吉安府志》记载:“地不蚕桑,衣木棉。”

    袁州府在正统朝以前,农民将棉布、苎(麻)布运往安庆赚取粮食代秋赋,非常不方便。正统朝的分宜知县周瑛,请求朝廷以棉布、苎布直接折米充赋,并得到了朝廷的同意。

    一个府的农民,用棉布、麻布代替秋粮上税,可想而知当地的纺织业是很兴盛的。

    但是,没有形成江南诸府的规模,也没有出现大型纺织厂,都是织妇在家里自行纺织。

    如今赵瀚已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——

    临江府,着重发展药材、冶铁、商贸。

    袁州府,着重发展纺织、冶铁、陶瓷、商贸。

    吉安府,着重发展纺织、布染、陶瓷、商贸。

    赣州府,着重发展经济作物种植(桐油、木漆、油茶、烟草等等)和商贸。

    为啥都有商贸?

    因为都有水运重镇啊,商贸本来就发达!

    在赵瀚取消苛捐杂税之后,辖地之内的商贸更加繁荣,许多外地客商都愿意来做生意。而商贸的发达,又能拓展各种商品的市场,客商会带着本地特产远销各省。

    至于水转大纺车,是南宋时期诞生的,工作效率是人力纺车的30多倍,每天可纺麻纱一百多斤。

    可惜,棉花纤维太短,不适合这种水力纺车。

    因此在棉布普及之后,水力纺车也被淘汰,到明末几乎已经绝迹。

    赵瀚决定三步走:

    第一步,重建水转大纺车,大量纺织麻纱。再将麻纱卖给织妇,由织妇纺织成麻布,这种麻布也是有市场的。

    第二步,改进水转大纺车,令其适用于纺织棉纱,慢慢催生出规模化产业。

    第三步,改进织布机。当棉纱能大量快速生产之后,商家必然自己投资改进织布机,技术研发的良性循环就此形成。

    江西水网密布,不利用水力机械就太可惜了!

    来到客栈住下,徐霞客开始整理日记,修改他游览龙虎山、麻姑山的文章。同时,他还要记录刚刚的见闻,《徐霞客游记》也是要写事件的,而且暗戳戳使用春秋笔法,只江西游记就讽刺了好几人。

    “咚咚咚!”

    隔壁响起敲门声,接着又传来一阵对话。

    “世载兄,你看我弄到什么好东西。”

    “《大同女将录》?这本书我看过,皆不守妇道之女子也。”

    “嘿嘿,你再翻开看看。”

    “咦,竟有插画,哪家书坊所印?”

    “吾也不知,反正有人暗中售卖,价钱还挺贵的。”

    “莫急,容我一观画技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徐霞客看过《大同集》,那玩意儿已经传到抚州、饶州两府。
    第(2/3)页